一张木版能表现什么? 韶华正好,春秋鼎盛……

2020-10-04 12:46:23


“春雷响,万物长”,转眼之间,惊蛰已至。这些陪着我们的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一如流淌在中原大地上的文明脉络般交错纵横,往复不息。



春日游,杏花开满头,在这个时节,最能感知桃花红杏花白的方式是踏青;佳节时日短,门上春秋长,若是对于木版年画的来龙去脉及历史发展,想要了解清楚,最直接的方法是来这里——壹脉非遗文化馆。




在这家被称为“活着的博物馆”里,存放的是河南的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项目,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任鹤林老师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封年画博物馆馆长,木板年画大师。被评为第五届河南省的工艺美术大师。他四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散落在民间的老版,并根据文献记载复刻大量木版年画。




中国的木版年画发祥地为河南开封,从北宋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在中国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鲁迅小时候吵着阿长要的《山海经》里记录了中国最早的门神【神荼】【郁壘】。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和木版本身的物理性质,保存下来的老版寥寥无几。人们被眼前的年画作品深深吸引,为先人贤士的智慧深深震撼。




雀跃不已的等待,任鹤林老师从容落座,从最早的门神开始,把年画历史娓娓道来,从《山海经》记录的神荼、郁壘,到汉代的文字典故民间故事以及门神信仰等无一不知,无一不晓。



大家结朋集友,安静的坐在展区里听任鹤林讲木版年画的知识。在显示屏上欣赏着任鹤林收集的古老木版年画作品。



活动接近尾声,任鹤林老师携一弟子上台,亲自演示木版年画的刻制,并耐心回答大家的提问,大家踊跃体验木版年画的印刷,拿着手印作品在壹脉非遗文化馆合影留念。




曾国藩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听任鹤林老师讲他与年画的缘分,回想起曾在《梦梁录》上看到的一段话:"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祖宗"。


• 图文为壹脉原创、转载需经许可标明出处



End

真 實 地 記 錄 傳 承 者


【向祖先的智慧致敬  向堅守在文化傳承路上的人致敬】



 長按二維碼  關註 ·「壹脉」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