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篇文章看过之后,那么之前有读者既然谈到了气血的概念,我们就花点功夫,把气血说说。
所谓的内家拳善于氧气,我曾经很赞同,但是我现在更乐于批判它。
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是就这个换气的过程,要解析起来,你若能融会贯通,就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呼吸内科医生了。
对于普通人,我们不需要非得达到这个标准。而且,我也更乐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诠释——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是我的文风。
好来,先来看呼吸运动这个过程如何来发生作用:
首先,肺脏要通气,完成呼吸运动
接着,肺泡要换气。
然后,这些被身体需求的空气成分要通过血管中的血液运输,到达各个需要的组织。
吸气的时候
空气进入气道,实际上这仅仅只是开始,相当于补给车运输物资还没有到达收货点。这些空气只是在路上而已。
要到达的收货点在哪里呢?——就是气道的终端,肺泡。
肺泡就是这个收货点,这个终端,它相当于快递小哥在你家楼下——一方面给你送快递,送氧气,另一方面发快递——拿走那些二氧化碳。
而作为终端的肺泡与支气管的关系,几乎完全等同于一棵树,树叶与树枝的关系。所有的树枝分支,都需要有树叶来证明它是健康的。
肺泡是树叶,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都是树枝。
正常的成年人,大约有三亿个肺泡,总扩展面积大概70平方米——如果把这些肺泡碾平,面积相当于70平方米。
但是,我们的身体都是有储备系统的——也就是说,平常呼吸,不是这些肺泡全部都在工作。有些单位就放假休息了。
安静状态下,肺泡工作的也就40平方米的面积——只有当我们开始体力劳动和运动的时候,肺泡上面毛细血管才增加开放,增加开放数量增加开放的有效面积。
即所谓,平静状态下有些肺单位,虽然上班,实际上它在喝咖啡玩手机看报纸,而没有业务需要处理。
而上图中,缠绕在肺泡外面的血管,就是换气的关键。
换气过程
注意,肺泡如同一个气球,吸气就膨胀,呼气就收缩。只不过膨胀和收缩的程度有限。而心脏的输出量基本是恒定的,在气道压力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肺泡交换的情况也基本是恒定的,所以,综合全肺来看:
平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约4.2升
平均每分钟心脏泵血过肺约5升
全肺平均的气/血 通气比例约为0.84.
对于这个比值很有意思,如果通气多了或者血少了,比值增加,意味着气体没有与血液充分交换——徒劳通气。
如果通气少了或者血过的多了,比值减少,却意味着气体不能得到充分的更新,类似于短路。
因为,我们的肺泡面积是额定的,而肺泡渗透气体的速度是额定的。
好像一个企业中,有个核心部门,它的工作能力雷打不动——你项目签多了它忙不过来你白折腾;你项目签少了,到了他这里却两下就处理完了,剩下时间他就上班玩手机喝咖啡看报纸——这个领导真难伺候,你得迎合他的匀速直线运动而调整你自己。
但是,上级部门雷打不动,下级部门可要东窜西跳。
我刚才强调的是全肺水平的气/血平均比值是0.84,但是,因为肺脏各个单位区域的不同,他们之间可没有什么“匀速平均直线办事效率”的概念。
各个肺脏单位,通气、血流,如同军阀混战,完全不均匀。
这种不均匀,作为全肺水平的管理领导——呼吸中枢来说,压根看不见。
哥作为呼吸中枢,只看公司总体报表。你们部门之间自负盈亏哈~~~
这一点倒是和古人总结“气”这个概念的经验主义非常相似,都是从整体宏观出发,而无法窥测到细微的局部改变。
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安静状态,气血比例在肺脏中乱七八糟的各宗数值,产生着各式各样的怠工。
但是这种怠工是有意义的——这些员工不干活用各种理由磨洋工,但是却保障了整个企业的在编员工数量——因为一旦企业缩编,作为肺脏这种不能替代的企事业单位,缩编就再也扩展不回来了。
缩编是可怕的,比如——肺癌后肺脏的局部切除术后,编制都没了,你拿什么维持企业整体资产。
所以有些员工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作为一个地方企事业单位,它的名额也很有意义。
而且,通过批评教育,团结批评再团结的路径,我们是可以重新拥抱这些好同志的。
比如:锻炼身体,运动。
这时候,在整个企业(你这个人的需氧量)这个大前提下,懒惰的肺脏单位开始也努力干活,于是心脏跳的更快的情况下,这些肺泡也努力的扩张和收缩,配合缠绕在外的毛细血管,局部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尽可能让自己的气血比值趋近于0.84,从而达到整体改善通气,提供组织供养的目的。
工作任务干得不错,,于是决定给这些进步的肺泡同志颁发奖状,鼓励他们干好日常工作。于是,这个奖状由谁来颁发呢——呼吸中枢下的神经调节系统。
神经调节让进步的肺泡记住——以后都要这样啊——久而久之,把局部气压默认过去,于是这些懒惰的肺泡平日也就成为了好员工。
团结-批评-再团结——这是思想的伟大胜利。诸位是否可以感受到,为何笔者特别推崇思想——因为在整个医学学习的过程中,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身体的所有反应,都在印证着两门哲学——一是辩证存在,二是思想。
经过换气后
这些氧合的血液,跟随者血液循环系统长途跋涉,在红细胞老司机的带领下,来到各个组织脏器,提供给他们工作必须的一种粮食——氧气。这个篇章,我会分器官来进行解读,因为身体耐受氧气和需求氧气的指标不同,比如肌肉可以缺氧耐受30分钟以上肌肉细胞还尚可苟延残喘,而大脑却连3分钟都抗不到就会丧失意识。
不过写到这里,我相信有些读者已经明白了,何为外家拳和内家拳所谓的“养气”。
外家拳的以力导气
如少林拳,蹦跳,发声,发力,快速的动作,这些是由肌肉-骨骼运动系统完成的动作,同时,协助呼吸的肌肉也一起加倍工作起来(如膈肌,肋间肌,也就是排骨啦),带动呼吸全面化、广泛化,尤其注意均匀化(外家拳打拳也是要有节奏的,不是死命的不停的快)与节奏化,由此以运动系统为入手,带动内脏呼吸系统(肺脏,心脏等神经系统),同时配合精神-神经系统的协调(这就是所谓打拳的“意”,精气神配合),从而达到改善心肺功能、肺通气。
并且,中国拳法中要求身法比较多,闪转腾挪,这就全面训练了身体的肌肉-骨骼运动系统,让身体每一块肌肉尽可能多的充血循环,通畅了老司机要走的山路十八弯,更好的供给身体各个组织脏器。
内家拳的以气导力
如太极拳,以安静,舒缓为第一原则,这首先着手于精神-神经调节系统,作用在于①降低身体需氧的消费,②放松血管紧张,血管紧张也是神经系统控制的,放松紧张,降低外周阻力,导致关闭升血压的血管现在打开,更广泛 的毛细血管流通血液,等于说打开封闭的门让更多封闭的房间通风。③降低外周阻力的前提下,实施自我按摩,血液如何在体内局部充盈,我专门有一篇文章解读过了,解密-医学-太极拳如何改善循环系统(2)打太极的过程就是自我按摩,读者可直接找到答案。
在这种整体降低阻力,从而改善循环与需氧的同时,内家拳讲究的呼吸——其实也是依靠呼吸运动的肌肉完成的,这点和外家拳本质没有区别,只是方式不同。然而,肺脏在安静,舒缓的神经诱导下,一样舒张了肺泡上的毛细血管,也舒张了收缩的支气管——支气管的收缩舒张也是神经系统管理下达命令的。见过哮喘的人吧?那就是支气管收缩导致不通气的典型病例。依靠精神-神经系统诱导我们舒张支气管、舒张肺泡上的毛细血管,从而毛细血管舒张横截面积增大,流通血液增加,舒张的支气管送来更多气体这就是:
通气增加,同时血流增加——然后比值趋近到最佳,这就是内家拳改善通气的原理。有了更多氧合的血液进入身体,加上放松外周阻力造成身体血流的改善,能够工作的肌肉组织更多了,这就是以气导力。
现在你再想想,什么是养气?养血脉?
外家拳和内家拳的这种区别,好似中医上,尤其是推拿针灸上所说的补法与泄法之间的区别——而核心在于平衡。
结论:
一 本文强调了思想的伟大以及重要性,请认真学习这门伟大的哲学。
二 本文说明了肺泡的工作,但这也只是肺脏生理的一点点的一点点。
三 本文说明了外家拳和内家拳气与力之间的原理
四 我将在后面,从儒家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解释内家拳的整劲。
欢迎提出不同意见,只要是有立论的驳斥,笔者欢迎上不封顶。
解读气的既往文章:
原理-示范-在解读“气”之前,先教你“气”的感觉是什么
原理-解析-解密”气“与”内功“-第一讲:从索绪尔的语言学概念及人类意识发展来看,”气“与”内功“概念的诞生
原理-解析-解密“气”与“内功”-第二讲:从神经反射弧的生理到人类意识发展来看,“气”与“内功”的感觉
原理-解析-解密“气”与“内功”-第三讲:神经精神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心理暗示造成的后果
太极解密 订阅号 taijijiemi
手机工作微信 18909287618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开封辣椒酱制作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