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豹 | 创意农业案例之十四: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韩国创意旅游农业

2020-11-01 09:49:40

胡豹创意农业”添加关注!


韩国国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万,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6.8%。韩国山地特征突出,农业资源禀赋稀缺,耕地面积仅有约18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亩左右,是世界上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

 

由于战争破坏,战后韩国农业凋敝、农村衰落、农民贫穷,80%的农民居住的是草房,点的是煤油灯,农村整体环境和设施非常落后。为扭转和改变这一状况,时任总统朴正熙亲自倡导和发起了新村运动,试图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建设新农村,也就此正式拉开了韩国农业发展的序幕。通过新村运动,韩国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各类水利灌溉及乡村道路设施得到完善,激发了农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热情,摸索出扶贫致富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了城乡交流和城乡关系的和谐。韩国由上个世纪60年代落后的农业国,变为90年代初期闻名遐尔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农业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0美元以上。

 

新村运动是韩国农业复兴的原始引擎,通过改善和美化农村环境,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实现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在此期间,创意农业思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农业的创意化、科技化发展成为当前韩国农业的特色和主流。

 


1新村运动:引领韩国农业复兴和创意农业兴起

 

新村运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70年代主要是精神启发、创新经营、改善环境和帮扶贫困;80年代主要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政府与民间的互动共助;90年代主要是发展国家级服务组织,对农民福利进行改革;21世纪以来主要是发展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新村运动作为韩国农业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创意思维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创新创意引领了当前韩国农业的发展潮流。

 


从创意农业视角来看,韩国新村运动实施的三类工程项目,即生活环境改善项目、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项目、精神启蒙项目都存在着创意的内涵。生活环境改善项目通过换房顶、修院墙、绿化荒山、整修村内道路以及兴建公共设施,为日后的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发展生产和提高收入项目通过完善农业设施、创新农业技术、研发高产优质品种以及发展非农产业,为农业特色产业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精神启蒙项目通过机制的建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保护农业文化和生态环境打下了基础。所有这些,都是发展农业创意旅游的前提条件。

 

2,新村运动带来的第一个农业创意应用:乡村旅游

 

在早期新村运动基础上,韩国于2002年开始推动传统主题村庄建设,以固有的农村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发掘、保存、体验和学习乡村文化为目的,通过民宿、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促进农村社会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彰显竞争优势,主题村要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要具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景观,以及村庄要有参与热情和运营能力。比如,由韩国海洋水产部主导的渔村旅游项目就选择对韩国海岸线上旅游资源丰富、游客集中的村庄进行重点支援,发展这些渔村的旅游业,以此增加渔民的渔业外收入,改善渔村经济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增进城市人对渔村文化的理解。

 

3,新村运动带来的第二个农业创意应用:特色农业旅游

 

所谓特色农业旅游,是指依托某一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发掘塑造其产业文化,以此吸引游客观光、体验、度假,形成了“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等产业模式。这里介绍两个很有意思的案例,一个是大酱产业,另一个是养猪业,这两个案例都将产业文化发掘到了极致。

 


江原道有一个大酱村,顾名思义,以大酱的制作闻名。该村依托这一特色产业,开发出产业文化观光旅游。其主要做法有:第一,保持大酱村原初生活状态,尽显古典特色;第二,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契合现代养生学,提升产品附加值;第三,将传统产业融入艺术气息,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来到大酱村,可以欣赏以三千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参加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品尝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

 


在大酱上做文章的不止这个大酱村,比如利川市西垌村也是以传统的大酱制作为主业,在政府资金支持下,通过集体基金投资的方式建立产业化大酱制作加工厂,实现了大酱的产销一体化,同时,也建设完善了旅游生活体验场等基础设施,逐渐成为特色产业旅游村。

 

江原道松湖村是生猪产业特色村,该村将创意用于生猪养殖,大大提升了旅游吸引力和产业档次,成为特色产业创意旅游的典型。依托生猪产业,该村建有博物馆、文化乐园等设施,极大丰富了农场体验的内容和乐趣。在村庄里不仅可以跟猪做游戏,参观猪文化博物馆,还可亲身体验制作香肠、猪宠物玩具。在这个村,养猪变成了一种文化享受!

 

4,新村运动带来的第三个农业创意应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

 

2011年韩国开始启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谓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长期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中形成并发展的具有保护与传承价值的农业生产系统以及乡村景观。韩国政府提供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农业文化遗产的恢复、保护及环境整治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遴选标准,并结合韩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包括价值(历史性、代表性、基本特征)、合作(合作程度、参与程度)与效果(品牌、活力与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韩国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20131月,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正式决定将“青山岛板石梯田农作系统”和“济州岛传统石墙农业系统”分列为第1号和第2号国家农业文化遗产。

 

青山岛位于韩国全罗南道南部,面积33.2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2公里。青山岛海水碧澄,山路蜿蜒,低矮的石墙和泛着青绿的梯田透出古朴的气息。青山岛地区的地形坡度较大,其土壤又是渗水性较强的砂石质土壤,同时该地区水资源短缺,这些都不利于稻作农业的发展。近百年以来,通过长期努力,青山岛建成板石梯田这样—种人造水稻梯田,通过重塑自然环境,增加了土壤贫瘠、水资源短缺地区水稻的产量。

 


青山岛板石梯田农作系统的典型特征是由石块堆砌而成的涵洞,这些涵洞构成了有效维持地表及地下灌溉和排水系统的重要渠道。由于石块堆砌的技术和样式很像传统的韩国家庭供暖系统中所用的石板,因此当地人称这种建在石墙上的梯田为“板石梯田”。文化遗产的认定和保护为青山岛带来了名气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空间的灵活利用,进而创造出更多的附加收入,形成遗产产业链条以确保持续的收益。

 


5,新村运动带来的第四个农业创意应用:垂直农场

 

农业空间化战略是未来农业的趋势与方向,在大大降低设施成本的同时,也使能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是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途径,垂直农场是其典型代表。它可以数倍甚至数十倍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光有效幅射得以最大化利用,使单位面积的农业生产生物量达到最大化,另外垂直农场也使农业设施与设备的投入成本大大降低,特别是加温与降温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效果,使设备投入与能源消耗只需原来的几分之一至数十分之一。

 


在韩国水原有一座三层高的建筑,从外表看并无特别之处,里面却是一个农场,人们正忙着在占地450平方米的“农田”里耕种莴苣,莴苣一层层地整齐排列,靠下方的幼苗正在茁壮成长,而上层则是即将采摘的成熟产品。垂直农场处处都能体现出技术的先进性:光线和温度可调节、播种和收获全程无污染、所有水可循环利用。垂直农场生产出来的都是有机产品,而且产量比普通温室更多。

 

垂直农场依靠完善的技术装备,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摆脱了耕地资源的限制,使农业生产迈向工业化与集约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非常适合建在土地稀缺的城市或郊区,为都市人提供生活必需的果蔬产品。在耕地日渐减少的今天,如何在空间上为农业寻找发展的土壤,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胡豹创意农业

农业园区 特色小镇 美丽乡村 田园综合体

咨询 | 规划 | 设计 | 运营

业务联络:jxhubao@sina.com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授权联络:clh_1978@126.com


识别二维码添加关注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