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筠斋谈吃潍坊人记忆中的酱油味儿

2020-09-28 06:38:51


那时候,形容自己年龄大的表述就是:孩子都会打酱油了!《打酱油》是我们那个年代每个孩子生活中必须办的事情,好像天生打酱油醋就是孩子的使命一样,当然,剩下的零钱也自然归为己有,买块糖、山楂片、果丹皮解解馋~

                                                                                                  浞水逸人图文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第五位便是酱。中国是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各种酱料琳琅满目,不一而足,为中华美食提供了多元化的基础。酱的种类虽多,老百姓开门几件事中的酱,也不过是指酱油、甜面酱、豆瓣酱或辣椒酱而已,除酱油种类和用法复杂以外,其它的简单,不必多说,此处单说酱油。                                                                                                  



我们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是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度匮乏而精神相对简单的时代。从小经历的事,除了儿童玩的各种自制玩具项目以外,印象最深的就是与吃有关的各种事儿了。那个年代,没有什么零食可吃,肚子又常年吃不饱,穷坑难满,往往最容易害饿,出去疯玩或散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干粮吃,爹娘土话称“搬干粮”,不管三七二十一找到盛饭的“扒(pa)谷”垫子,拿出来先吃,实在是饥肠辘辘,难以忍受。




那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前期,主食就是窝窝头,即潍县人所谓的“扒谷”。我潍县郭家清代学者、金石学家郭麐曾写过《潍县食物谣》诗四首,分别是《扒谷(窝窝头)》、《鼓觰(水饺)》、《把拉(面蒸菜)》、《轮填(潍县炒面,不是面条是新麦粉炒制)》,其《扒谷》诗云:“扒谷扒谷,七分蜀黍、二分菽。贫家一年来,饱此心常足”,可见窝窝头能吃饱,就已经满足了!




秋冬天冷,不到吃饭点饿了就拿来掰成麻将块用热水泡着吃,然后多倒些酱油,用筷子戳筷子腥油搅匀化开,迅速下肚,那真是大快朵颐啊!特别是那酱油汤子,黑红的、咸汁汁,很过瘾,也从小形成了习惯,几乎一顿也离不开。那时的酱油和醋都是自己带着瓶子去打散装的,店家用一个瓦缸盛着,一提子一提子通过漏斗装入瓶子,这散装酱油那时都不加防腐剂,味道地道,到了夏天往往生一层白醭,但口味不变。




从初一开始,便离家上学,大部分时间住校,酱油汤泡窝窝头的爱好一直上瘾也无奈的慢慢中断了。到高中虽然发饭票,但毕竟有30%的粗粮饭票,实在不愿意吃,就全部换了油条吃了,不过对酱油的喜欢丝毫未减,打饭时也专门挑酱油色浓的菜买着吃,就喜欢那个味道。那个时候,普通家庭做饭炒菜,大多也就是酱油醋和甜酱,酱油用的最多,炒芹菜、炖白菜、炒萝卜辣椒、红烧鱼这些家常菜都用,能上色,颜色也好,酱香味道也好,比现在好多了。




到1984年,考入山工到济南上大学,便告别了家乡的潍县饭,吃济南菜了。鲁菜是八大菜系之一,是北方最有代表的菜系,对京菜和东北菜系的形成起了关键的作用。它主要由济南的黄河菜系和胶东福山的海味菜系构成,济南菜肴的特点以酱香浓郁为主,煎炒烹炸善于用酱。



济南菜代表酥锅


所以,大学时期食堂颇多有四五个,菜品种类每顿饭都是目不暇接,多是以酱油或甜酱为调料的济南口味菜。开始很喜欢,顿顿吃,特别是山工的饭,当时在高校是最好的,那时高校流行的说法是“山大的牌子,山师的院;山医的门楼,山工的饭”,记得入学开始最感兴趣的是土豆红烧排骨和肉片炒粉皮,配上济南北关产的好米干饭,那味道很解馋过瘾,自此喜欢上了吃米饭,一直到现在也是平日里的主食,不过当时连吃几个月,把酱油味道便真吃够了,以至于到毕业时到了看着就够的地步!



红烧排骨


毕业后成家立业许多年,才慢慢地恢复了对酱油味道的喜欢,做菜慢慢也理性化,不过多用,该用的也绝对不少用,都按照菜肴的烹饪要求来做,不偏不倚,中庸之道。




在经济还未有完全市场化之前,酿造厂都是国营企业,质量有保障,口味不变化,多年做饭用的酱油醋都是潍坊酿造厂的,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国营企业倒闭以后便找不到那个老得味道了,于是选择了青岛的灯塔,又换了潍坊的好太太,大概是从前年潍坊的超市里好太太下架了,听说是技术超标,灯塔也销声匿迹了,未知何故?换成了最多的是淄博的好媳妇,也还马马虎虎,只是味道欠缺,达不到当年的味道了!所以,我个人习惯也不以好媳妇酱油醋为主,还是以最著名的海天和李锦记最为自己常用。




海天调味品是佛山的企业,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公司,其生产的味极鲜因味道佳而销量最大,其它有金标生抽、草菇老抽、蚝油等,各种产品为人熟知。其次便是香港的李锦记,它则以薄盐生抽和蒸鱼豉油闻名。不管酱油、醋,现今早不是当年那一种酱油一种醋的状况了,人们生活提高后,菜肴极大的丰富,做法、种类与30年前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伴随着它的发展,烹调手法和用料发生极大的变化,所以一般家庭妇女做主厨的,好多调料就有些茫然、力不从心。



酱油炒饭


香醋,淄博好媳妇香醋只能炖菜醋溜用,好一些;山西陈醋仅仅适合老醋蛰头用;镇江恒顺白米醋无色凉拌用,香醋沾食饺子、包子、配制辣根最好。


酱油用法复杂不好拿捏,供选择的种类厂家也多,曾用过十笏园的味极鲜和头道酱油,实在没法喜欢,不是那个味道,很别扭!平时一般人使用,还是海天的味极鲜、生抽和草菇老抽配合着用最好,如红烧肉红烧鱼。




在当年就一种酱油时是靠酱油的多少来调整颜色和味道,现今是以味极鲜提味、以老抽上色,都变了,要同时用,有时还要加上生抽混合一块用!前天拙荆还开玩笑说“时移世易,变法宜矣”,看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事,发展是对得,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就要求人们紧跟时代步伐,才不会落下。



鲁菜代表葱烧海参


时至今日,尽管作为调味料的酱油有那么多种,又有那么多用法,我依然喜欢酱油的味道,做饭时也不停的换着样子使用,总是根据食物烹调的要求做,不厌其烦,马虎不得。


(松筠百咏斋主人2015-02-25)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