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言】
酱香独具三百年
【9语】
川菜之魂
吃在四川
味在郫县
【9事】
1662年 | 味道雏形
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期,福建汀州府孝感乡翠享村人陈逸仙搬到四川郫县,从此在这里定居,繁衍子孙,人称陈家笆子门。1688年(清康熙年间),陈氏族人在无意之中把晒干后的葫豆拌入辣椒和少量食盐,用来调味佐餐,不料味道竟香甜可口,令人胃口大开,食指大动,这就是郫县豆瓣的雏形。
1804年 | 酱园初立
嘉庆9年,陈家人开创了“顺天号”酱园,采用现制现卖的方式,销售盐制佐餐品,其中就有郫县豆瓣的雏形——盐渍鲜红细辣椒,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咸丰年间 | 创益丰和号
19世纪中期,陈氏的后人陈守信(号益谦),继承了老祖宗的手艺,他发现盐渍辣椒易出水,不宜保存,于是在祖辈配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用几年的时间,终于发明了郫县豆瓣。遂开宗立户,成立酱园,取自己号的首字“益”字,和咸丰年间的“丰”,又取天、地、人的“和”,定名为“益丰和”号酱园,被后人奉为“郫县豆瓣”正宗鼻祖。后来,郫县又出现了“元丰源酱园”,有力的竞争对手,让郫县豆瓣的口感在不断的改良中,日趋完美。
民国初年 | 豆瓣出蜀
民国时期,郫县豆瓣的生产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产品已经走出四川,远销各地。民国四年,四川军政府为了犒军西藏,在郫县两大酱园备订购“郫县豆瓣”三四万斤。相传,货物抵达驻军之地,军士去荷叶、油纸,视之鲜亮如昨,尝之味美无比,深得官兵赞誉。军政府特此传令嘉奖并赠奖牌以资鼓励,“郫县豆瓣”至此名声大噪。
1953年 | 公私合营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响应国家号召,“益丰和号”与“元丰源号”合并,实现公私合营,成立郫县豆瓣厂,大规模的生产方式,让郫县豆瓣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阶段。1981年,国营郫县豆瓣厂正式注册了“益丰和”和“鹃城牌”商标并沿用至今。
2004年 | 默克尔与郫县豆瓣酱
2004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来到成都一处菜市场走访,她在一家杂货摊位前驻足,并花5元钱买了一袋郫县豆瓣酱。另外德方一名随行人员也买了一袋。可见德国总理对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也同样青睐有加!
2007年 | 贡献秘方
2007年,身为郫县豆瓣“活化石”——“益丰和号”第四代传人的陈述予老人,在他的90岁生日宴上,将整理出的7页郫县豆瓣制作秘方手稿,郑重交给了通过长达4年人品考核期的“外人”吴国先。此后又转赠给博物馆,成为2000多件反映古蜀文化和郫县豆瓣渊源史料文物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番外1
辣酱界的“爱马仕”
1959年出生的张安秋,是郫县豆瓣非遗技艺传承人,他做了42年手工豆瓣酱,守护着传承百年的郫县豆瓣古法酿造技艺,他的5年酿豆瓣,如今要卖到540元人民币一斤,堪称是辣酱界的顶级奢侈品。
番外2
让美国人疯狂的川辣酱
1998年为了宣传电影《花木兰》,麦当劳推出四川辣酱,用来搭配麦香鸡块,不过当电影下映的时候,限时供应的四川辣酱也被麦当劳撤回了,于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年,这款辣酱在美国活成了传奇,一包98年的辣酱,一度飙到了上万美元,不知道过期的滋味如何。美国人民为了呼唤这款辣酱回归,,为了应对这一现象,2018年2月开始,全美所有麦当劳餐厅都将提供四川辣酱。但据吃过这款川辣酱的中国同胞们来说,这款风靡全美的川辣酱就是郫县豆瓣酱加点糖而已。
【9经】
蜀道难
香气远
一瓶酱的上下三百年
是川味
亦是时间酿造的味道
文 / 美娜
设计 / 开开